Breaking News:

Supreme Court Overturns Chevron Doctrine in Landmark Decision

发达经济体的衰退将至

或许人们喜欢相信目前"位居榜首"的经济体将永远保持领先地位,但怀疑世界经济运行的方式很可能并非如此。

图1。基于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高度发达经济体的三年平均GDP增长率,带有线性趋势线。GDP增长扣除通货膨胀。

图1显示,作为一个整体(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自上世纪60年代初以来,高度发达经济体的GDP呈下降趋势;这令人担忧。这使得看起来只需短短几年,高度发达经济体可能就会永久性萎缩。到2022年,该组织的预期年度GDP增长率似乎仅为1%。

更令人担忧的是,图中的迹象基于高度发达经济体债务增长的时期。这种债务增长在经济刺激方面起到作用;它帮助了制造商品和提供服务的产业以及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公民。没有这种刺激,GDP增长无疑会比图中显示的下降得更快。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与这种下行趋势相关的潜在因素,包括石油消耗增长和利率政策的变化。我还将讨论生物学的最大功率原理。基于这个原理,世界经济似乎正走向一场重大重组。在这场重组中,高度发达国家似乎有可能失去它们的世界领导地位。这种衰落可能是通过战争失败发生,也可能以其他方式发生。

[1] GDP增长下行趋势的主要因素似乎是石油供应增长的减少。

在1940年至1970年的时期,油价非常低(按今天的价格不到每桶20美元),石油供应增长率为7%至8%每年,这是非常快速的。美国是这个时代石油的主要使用国,这使得美国在这一时期成为世界上领先的国家,无论是在军事上(霸权)还是经济上,作为"储备货币"的持有国。

最早的年度石油消费增长数据不可获得,但我们可以观察10年期间的趋势(见图2)。

图2. Smil的估计基于Vaclav Smil在《能源转型:历史,需求和前景》附录A中的10年间隔估计。能源研究所的估算基于《2023年世界能源统计年度回顾》中的数据。

1940年至1970年全球石油供应的快速增长,使美国能够帮助欧洲和日本重建他们的基础设施。美国还在国内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增加电力输电线路、石油和天然气管道以及州际公路。它还增设了医保计划,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这一时期的重点在于为未来进行建设。

20世纪60年代开始,开始了绿色革命,旨在增加粮食产量。这场革命涉及对农业的更大机械化、使用更多肥料的杂交种子、基因改造种子的使用,以及除草剂和杀虫剂的使用。随着这些变化,农业越来越依赖石油和其他化石燃料。绿色革命导致调整通货和价格下调,以及供应增加。

20世纪70年代是适应油价暴涨和石油供应增长放缓的时期。与此同时,工资增加,更多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使油价上涨变得更容忍。还出现了计算机化的进步,改变了许多工作的性质。

20世纪80年代标志着强调降低消费者成本的转变。竞争和杠杆(借贷的委婉说法)受到更多重视。重点不再是为未来建设,而是尽可能延长先前建设的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

同样在20世纪80年代,高度发达经济体开始转向服务型经济。为了实现这一点,相当多的制造业和矿业被转移到低工资国家。将相当大比例的工业迁移到海外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抑制了消费者价格的上涨。

[2] 石油消费增长和GDP增长似乎存在关联。

图3。图表显示基于世界银行发布的高度发达经济体的三年平均GDP增长率和基于能源研究所《2023年世界能源统计年度回顾》数据的高度发达经济体石油消费三年平均增长率。

图3显示,直到1973年,石油消费增长高于GDP增长,当时油价开始飙升。这是在大部分基础设施迅速增加的时期,利用充足的石油供应,如第[1]节中所述。

1973年至1974年后,随着高度发达经济体开始着眼于成为服务型经济,GDP增长趋势往往略高于石油消费增长。作为这一转变的一部分,高度发达经济体开始将产业转移到低工资国家。在1997年之后,变得更加明显,当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限制二氧化碳排放)。《京都议定书》给予参与国家(实际上是高度发达经济体)理由限制本地化石燃料消耗,这也是图3和大多数其他能源分析中所测量的内容。

图3显示,即使将大部分产业转移到海外地点,石油消费增长和GDP增长似乎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即使是在服务型经济中,石油消费增长似乎很重要!

[3] 在1981年之前,加息用于减缓经济增长。

这是使用人工智能从原始英文版本翻译而来这里.

Back to homepage


Loading ...

« Previous: 商界开始转向气候目标

Next: 美国喷气燃料终于迎来了新冠疫情后的复苏。 »

Gail Tverberg

Gail Tverberg is a writer and speaker about energy issues. She is especially known for her work with…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