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ing News:

Supreme Court Overturns Chevron Doctrine in Landmark Decision

东南亚在抽水蓄能技术上投入数十亿美元的赌注

抽水蓄能电站,简称抽水蓄能,将在东南亚的能源转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种用于大规模能源储存的成熟技术可以在化石燃料发电机逐渐被可再生能源取代的情况下增强电网可靠性。预计东南亚的抽水蓄能容量将从当前的2.3吉瓦特(GW)增长到2033年的18 GW,不到十年时间里将近八倍增长,并吸引了预计总投资额在120亿至700亿美元之间。

由于该地区64%的发电来自化石燃料,可靠且环保的能量储存解决方案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更多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得到整合的情况下。目前,有2.7 GW的抽水蓄能正在建设中,其余的13.3 GW处于不同的开发阶段。这一扩张将使该地区目前以菲律宾和泰国为中心的可再生能源格局更加多样化。目前泰国拥有最多的现有容量,但菲律宾即将超越泰国,在未来将拥有约5.7 GW的容量。

该地区其他投资于抽水蓄能的国家包括越南和印尼,它们分别拥有约4.5 GW和4.2 GW的待建容量。泰国也将通过2033年的额外1.6 GW的开发贡献该地区的增长。

相关:瑞典因市场效率问题拒绝新电缆连接德国

瑞斯塔德能源(Rystad Energy)的可再生能源和电力分析师Nevi Cahya Winofa表示:"抽水蓄能作为一个有前途的解决方案,用于满足不断增长的能量存储需求,对于维持东南亚电网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东南亚融入更多像太阳能和风能这样的可变可再生能源时。然而,政策制定者和开发商必须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以应对抽水蓄能运营中固有的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确保它们能够顺利融入该地区的能源格局。"

政策制定在短期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支持抽水蓄能项目的政策推动着这一势头向前发展。例如,菲律宾能源部(DOE)正在积极监管能源储存技术,包括抽水蓄能。在预计于2024年下半年举行的菲律宾即将进行的绿色能源拍卖计划(GEAP 3)中,DOE计划提供3.1 GW的抽水蓄能容量。类似地,越南的国家发展计划第8版(PDP 8)旨在在2030年实现2.4 GW的抽水蓄能,像巴夫艾和宁新这样的项目已经在进行中。此外,印尼、泰国和其他地区国家正在通过政策框架推动抽水蓄能项目。

印尼、菲律宾、越南和泰国的大多数抽水蓄能项目由国有公用事业公司主导。在东南亚排名前三位的开发商中,所有这些开发商都有着相当大的政府所有权。印尼的国营公用事业公司PLN是该地区的领先开发商,其管道中有3.7 GW的抽水蓄能项目。高昂的前期成本和长期回报期使得抽水蓄能项目对私营公司不太具吸引力。此外,许可过程可能难以预测,拉长项目时间表并为潜在开发商增加风险。

然而,菲律宾违背了这一趋势。与邻国不同,该国拥有非整合的电力市场制度,意味着发电和配电都存在竞争。这种竞争导致批发电价波动更大,比起受监管的市场更易波动。这为抽水蓄能储存提供了经济激励,使其成为菲律宾开发商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抽水蓄能是一种存储水力能源的方法,被电力系统用于负载平衡。它通过将水从低海拔水库泵送至高海拔水库来工作,储存能量以供以后在高电力需求期间使用。通常使用低成本的过剩谷时电力来驱动水泵,存储的水通过涡轮发电机释放以在需要时发电。

抽水蓄能项目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特定的地理条件,这在选址和土地征用方面提出了障碍。许多潜在地点位于缺乏必要基础设施如输电线路和施工道路的农村地区。这些不足可能导致成本增加和项目开发时间线拉长,从而对项目财务造成压力。此外,由于这些项目通常位于受保护区域,如森林、河流系统或城市区域,因此获取土地变得复杂,必须严格遵守环境法规以避免延迟。

尽管存在这些挑战,抽水蓄能项目为部署地区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优势。除了确保稳定的电力供应外,它们还能刺激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该地区的可达性。此外,这些项目提供了就业机会,尤其是在建设和运营期间,从而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增长。最大化这些好处需要开发商和决策者共同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战略规划、充分准备、精确执行以及持续评估。[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作者:瑞斯塔德能源

来自Oilprice.com更多热门文章:

这是使用人工智能从原始英文版本翻译而来这里.

Back to homepage


Loading ...

« Previous: 绿色氢技术狂热遇现实考验

Next: 未来氢气将如何在大宗商品市场交易 »

Rystad Energy

Rystad Energy is an independent energy consulting services and business intelligence provider offeri… More